浙江金華婺城區近年來通過開展“校村結對、雙堂雙進”德育共建工程,不僅盤活了閑置的農村文化禮堂資源,更成功開辟了德育實踐“第二課堂”,有效破解學校德育重理論輕實踐的“短板”。
“雙堂”指的是農村文化禮堂和學校課堂。“雙進”就是禮堂文化進課堂,學校學生進禮堂。德育共建,就是農村文化禮堂為學校德育提供實踐陣地,學校組織學生進文化禮堂定期開展主題德育實踐課程。校村雙方共同努力,以農村文化禮堂為主要陣地,不斷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水平。
做法
建章立制,統一部署。先后下發《關于開展“校村結對、雙堂雙進”德育共建工程的通知》《關于命名婺城區首批德育實踐基地的通知》《關于公布婺城區文化禮堂、學校“德育共建”結對名單的通知》《關于開展“校村結對、雙堂雙進”德育共建系列活動的通知》《關于確定婺城區農村文化禮堂七條精品德育研學路線的通知》《關于開展“校村結對、雙堂雙進”德育共建工程成果展示的通知》等文件共計10余個,召開“雙堂雙進”工作現場推進會,召集鄉鎮(街道)宣傳委員和中小學校長100余人實地參觀區內農村文化禮堂,統一部署專題工作。
學研結合,繪制菜單。以鄉鎮為基本單位,將特色農村文化禮堂連珠成串,打造蔣堂、瑯琊、塔石、沙畈、雅畈、長山、白龍橋等7條各具特色的“德育精品研學線路”,倡導學校積極組織“文化禮堂研學游”,在家鄉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中,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據了解,目前參加活動的學校近50所,計3萬余人次。
校村結對,互動走親。一是在文化禮堂設計之初就將中小學德育元素納入“兩堂七廊”建設范疇,通過“勵志廊”“家風家訓廊”等身邊人、身邊事潛移默化的影響,激勵青少年向先進人物學習。同時,學校和農村文化禮堂根據自身特點和需要“自主結對”定期開展實踐活動。目前,全區已有沙畈銀坑村“紅色文化”、蔣堂開化村“廉政文化”、竹馬姜衙村“忠義文化”、蔣堂澤口村婺劇文化、竹馬下張家村茶花文化等精品基地26處,普及型互動實踐基地57處,年接待實踐活動逾10萬人次。二是緊扣春節、元宵、端午、清明、重陽、中秋等傳統節日,開展開蒙禮、尊師禮、成人禮、敬老禮等,引導學生“進禮堂”感受家鄉優秀文化習俗。目前,全區90%以上的學校在農村文化禮堂設立德育實踐基地,并以此開發校本德育課程,編輯出版學生德育讀本,如:《傳統的呼喚》《杜順華說白沙》《鄭義門觀后感》等。三是挑選本土草根文化人和鄉賢代表進學校開展德育宣講,2016年至今累計開展宣講200余次,影響面達15萬多人次。
系列活動,全面深化。暑期開始,先后開展了中小學學生研學作文大賽、文化禮堂主題攝影比賽、“校村結對、雙堂雙進”德育共建工程成果展覽等,聯合婺城區教育局、開發區教育局、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分院等舉辦了首屆“農村文化禮堂一日游”金華市區大中小學教師征文大賽和“假日杯”金華市區農村文化禮堂故事會。編寫并出版地方德育教材,教研課題:《基于“雙堂雙進”探索德育共建“婺城道路”的研究》在省教科院立項,“雙堂雙進”工程進一步深化并向“縱深”推進。
成效
豐富了農村文化禮堂的工作內涵,提升使用率和人氣。農村文化禮堂和學校研學互促互補,文旅結合,催生“德育研學”熱,形成產業鏈壯大“文化禮堂經濟圈”。自2016年10月至今全區文化禮堂德育基地已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帶動產值近6000萬元。清明節、周末等節假日以家庭為單位的親子游同比增長300%以上。
有效補齊學校德育實踐不足的“短板”。充實學生的德育課堂,提煉農村的特色傳統文化,兩者實現無縫對接,初步形成了以農村文化禮堂為主陣地的德育實踐體系。據最新數據統計,在本區農村文化禮堂開展德育實踐活動的區內外學校(含高校)已近百所,人數已超過20余萬,65%以上的農村文化禮堂被省市區各級命名為“德育教育實踐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高校思政實踐基地”。
以宣傳促發展,品牌效應初步顯現。“雙堂雙進”將農村文化禮堂中優秀的本土德育資源,打造成一本本最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鮮活生動的“德育教材”。就地取材,形式靈活,便于推廣復制。
未來
對接高校,整合資源,拓寬受益面。農村文化禮堂優秀的文化資源,吸引了周邊高校的青睞。浙江師范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分院、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等先后在婺城的農村文化禮堂設立了高校育人實踐基地和高校思政教育實踐基地。據統計,在暑期就有100余批次、近萬名高校師生在農村文化禮堂參觀、學習,開展“春泥計劃”等。下一步,將對接省內外更多高校參與,大面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強化主流價值觀引領。
文旅結合,寓教于樂,深化研學游。“德育精品研學線路”由7條拓展到9條,做精德育研學游,做大做強“農村文化禮堂經濟圈”,鼓勵區內外學校在婺城組織研學旅游,著力打造特色研學基地:沙畈銀坑村“紅色根據地”、蔣堂開化村“廉政文化”、沙畈亭久村“治水故事”、竹馬姜衙村“忠義祠堂”等。
禮堂大學,研訓結合,管理專業化。今年上半年,成立了全省首家農村文化禮堂管理員大學,委托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做好培訓內容的設計和組班,一年兩訓,逐步推進,整體提升,使農村文化禮堂管理員培訓工作向常態化、專業化推進。首輪培訓活動參訓學員100余人,實現村(管理員)、鄉鎮(宣傳委員)、區(文化禮堂專管員)多層級聯合培訓和14個鄉鎮的全域覆蓋。
借助高校、媒體等多種力量做好召開區級以上農村文化禮堂德育實踐主題研討會;組織撰寫農村文化禮堂“立德樹人”精品十禮,并拍攝成視頻;開展“全國媒體匯婺城,婺城文化看禮堂”全國知名媒體記者進婺城農村文化禮堂采風活動。目前,婺城農村文化禮堂的優秀德育資源實現了區內區外共享,校內校外銜接,高校、中小學、幼兒園打通的良好態勢,已成為學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堅實陣地,被老百姓贊譽為中小學德育和高校思政教育的“第二課堂”。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