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區總工會黨組成員楊倩
2017年以來,婺城區總工會主動融入工會改革洪流,積極在建機制、辦實事、謀共享、促和諧上下功夫,增活力、聚合力,把職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工作價值追求,大力推進區域職工活動中心建設,力爭解決職工參與文體活動“最后一公里”問題。
一、區域職工活動中心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婺城區已建成的區域職工活動中心有2家,分別為新獅區域職工活動中心和乾西鄉區域職工活動中心,另有3家正在籌建中。就調研的情況來看,目前全區區域職工活動中心建設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覆蓋面小,作用發揮不明顯
全區共有474個基層工會,其中機關企事業單位工會206家,非公企業單建工會的253家,區域性聯合基層工會15個(涵蓋企業608家),覆蓋職工37066人,會員入會率99%。但目前已建區域職工活動中心只有2家,就13個鄉鎮(街道)而言(不含5個純山區鄉鎮),覆蓋率只有15%,不能滿足職工所需,作用發揮不明顯。由于區域職工活動中心離上班地點路程較遠,交通不便利,部分職工不愿意去區域職工活動中心活動,導致活動中心在作用發揮上達不到預期效果。
2、選址困難,陣地建設不完善
既要保證活動質量,又要做到數量上的突破,更要迎合現代職工目標消費的商圈范圍,導致活動中心在選址上存在一定難度。在推進區域職工活動中心建設過程中,雖然篩選出了部分具備有優勢的場地,但是在實際推進過程中,由于在設備投入、經費保障上達不到企業主預期希望,難以企業主的支持。大部分鄉鎮(街道)對區域職工活動中心的建設還是比較支持的,也提供了多個參考場地,但在考察中發現存在場地面積小,容納人數少等問題,難以實現長期發展。
3、人才制約,特色亮點不突出
雖然區域職工活動中心針對職工制定了一系列的培訓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缺乏一支穩定的、專業的骨干力量,亮點不夠突顯。企業職工流動性較強,在區域職工活動中心作用的發揮上缺乏循環可利用性。大多數職工培訓項目的選擇上,也是短期的,在技能掌握上“精度”不夠,缺乏業務培訓“常態化”、組織培訓“正常化”。在對外活動中,拿不出一支能夠讓人眼前一亮,代表婺城職工特色的專業骨干隊伍。
4、宣傳缺乏,職工知曉率不高
已建區域職工活動中心參加活動的職工人數較少。周邊部分職工都知道有這么一個活動場所,但并不知道這項政策的具體內容。是否需要出示有效證件、是否免費、有哪些優惠政策、具體有哪些項目等都是茫然。其根本原因在于宣傳力度不夠,導致職工知曉率、參與率不高。由于全區區域職工活動中心建立時間較短,在制度建設、運營管理方面都是新手,沒有可借鑒的經驗,在推進區域職工活動中心建設過程中,也未能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
二、解決對策及建議
1、因地制宜,擴大覆蓋范圍
在職工數量多、密度大、公共服務相對薄弱的地方按需建立職工活動中心。在職工數量多、集聚程度高的地方,積極尋找合適的空閑場地,逐步建立職工區域活動中心。如白龍橋企業主要集中在臨江工業區和洞悉工業區,可在這兩個工業區因地制宜,建立區域職工活動中心,方便職工。同時,部分離市區較遠的鄉鎮,可依托文化禮堂,強融合,大力推進區域職工活動中心建設。如蔣堂鎮,可借助文化禮堂,吸引周邊企業職工參與到職工活動中心活動。
2、上下聯動,搶抓發展機遇
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對照目標任務,扎實做好區域職工活動中心的選址、推進等工作。一方面爭取各鄉鎮、街道黨工委的支持,通過自建、聯建、共建、租賃等方式,尋找適合的區域中職工活動中心廠址和場地,開展多元化、個性化服務活動。另一方面要取得企業主的支持。在開展工會工作時堅持做到想企業主之所想、急企業主之所急,讓企業主看到開展工會工作所帶來的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作用和效果,從而贏取企業主理解和支持。
3、整合資源,培養骨干隊伍
加強資源整合,以“傳幫帶”形式,大力推進區域職工活動中心建設。依托市總工會文化宮和職校,把那些熱愛文體活動,思想素質高、服務意識強、有專業技能和管理水平的職工吸收進來,組建一批學藝精湛、富有熱情、上得了舞臺、走得出去的文化骨干,發揮“領頭雁”作用。
4、聚焦宣傳,提高社會知曉
抓宣傳引導,要把宣傳工作貫徹于工會工作的全過程,通過微信、微博、QQ、宣傳欄、橫幅、宣傳冊等線上線下宣傳方式,多角度、多層次、多形式宣傳區域職工活動中心建設,讓更多的職工了解它,凝聚職工自覺參與的共識,真正發揮區域職工活動中心的作用。
5、選樹典型,強化示范帶動
選樹典型,總結經驗。堅持典型示范與全面推動相結合,整體布局,精心選點,按照“示范引領、區域特色、整體提升”的工作思路,結合各鄉鎮(街道)工作實際、地理位置、人文資源和產業特色等因素,培育典型示范點,在推進過程中注重挖掘亮點,總結經驗,培育一批具有婺城特色亮點、可推廣、可借鑒的區域職工活動中心。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