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陽鄉黨委書記 錢紅偉
近年來,箬陽鄉原本貧困落后的面貌有了較大變化,群眾的溫飽問題得到了基本解決。但由于地處偏遠,自然條件差,部分農民貧困問題依然嚴峻,生存環境依然惡劣,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巨,隨著安地水庫列入飲用水源保護,箬陽鄉也全部劃入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在生態功能區政策影響下,生態休閑旅游業和種養殖業的發展受到制約。如何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使農民有一個好的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在調研中我們認識到,只有走出大山,才能幫助農民徹底告別貧困。
一、箬陽鄉前期移民搬遷工作情況及成效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堅持走“綠色發展、生態富民”之路,努力做好精準扶貧文章,通過下山脫貧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加快了山區部分群眾脫貧奔小康。
一是穩步推進下山移民。由區政府實行統一征地、統一建造標準戶型安置房的方式,按城市住宅小區標準設計建設,由政府向搬遷農戶只收取建設成本,采用整村搬遷和散戶搬遷兩種模式,加快了人口和產業向城鎮的轉移。2017年結合治危拆違和地質災害避讓搬遷三年行動,繼續推進下山移民工作,周塢、南坑、箬陽、黃陽獅茅坪等村37戶83人順利實現下山移民。
二是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引進浙江榧龍生態農業發展公司,對整村搬遷的橫坑村進行宅基地復墾,實施搬遷農戶土地流轉,流轉面積4000多畝,種植了上千畝的香榧基地,規劃了2000多畝待開發的田園綜合體項目,大力發展生態農業,通過統一流轉極大提升了搬遷農戶山林和土地的分配收益。
三是推動搬遷農戶增收。通過實施技能培訓和扶貧小額貸款等扶持政策,鼓勵農戶參加各種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實現轉移就業和自主創業,F移民新村農戶大部分勞動力都在從事家裝、集成吊頂、成品櫥柜衣柜、鞋柜安裝等,人均年收入基本在10萬到30萬之間。大力發展來料加工,鼓勵在家閑散人員參與來料加工,目前下山移民小區已有來料加工點達10幾個,老人、殘疾人等群體通過手工活每月收入約1000-2000元左右,有效地推進了搬遷農戶增收致富。
四是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高山遠山地區有計劃地向城區、中心鎮以及其他條件相對較好的地方遷移,便于下山移民在家門口就業和從事二、三產業。改善農民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時,加快農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特別是山區農民因生活困苦,農民異地轉移后,生活、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均得到較大的提升改善。
一、箬陽鄉移民搬遷百姓需求情況及存在問題
異地搬遷工作要尊重群眾意愿,實行多元化安置,既不搞“一刀切”、也不搞“碎片化”,從調研情況看,箬陽鄉有50%的農戶希望安置到安地鎮周邊范圍內,可以兼顧老家山林土地的同時,到市區就業、就學、就醫也比較方便;30%農戶希望安置到金華城郊如乾西等地;有5%農戶希望得到貨幣安置,結合各自工作的地域和工作實際,自主選擇安置地;10%的農戶生活條件較好,有戀土情結,不愿離開故土,希望退休或者閑時回歸故里修身養性;5%的農戶由于長期生活在農村,一直未曾離開大山,擔心下山移民后,無法適應外面生活,無以謀生不愿離開。
從走訪調研情況來看,箬陽鄉移民搬遷還面臨以下三方面問題:
1、現行安置地點較遠遠。對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經濟實力較弱的農戶來說,非常希望就近搬遷,當前蔣堂移民新村集中安置點距離農戶原住地較遠,這對搬遷戶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導致部分搬遷戶感覺生活無保障,生產無著落,這與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
2、移民補助資金政策較少。從婺城區實施異地搬遷10幾年以來,相關資金補助政策一直沒變,致使一部分真正困難的群眾搬不起、搬不動、搬不出。
3、現行移民政策落地較慢。從2011年箬陽鄉啟動異地搬遷工作以來,婺城區異地搬遷規劃一直在安地鎮規劃了土地指標,但是由于政策落實、資金配套等多種原因,一直未啟動實施,致使農民對政府部門實施異地搬遷工作缺乏信心。
四、關于加強異地扶貧搬遷工作的建議
1、提高認識,切實增強工作合力。各級要深化對移民搬遷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將移民搬遷作為打好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重大機遇,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履職意識,服務意識,協作意識,樹立一盤棋的思想,統籌規劃,將移民搬遷工作與精準扶貧、美麗鄉村建設、產業發展以及城鄉一體化建設相結合,強化工作措施,克服畏難情緒,堅定工作信念,堅持多措并舉,確保移民搬遷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2、統籌謀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認真總結前期搬遷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運用成熟經驗和做法,發揮前期安置點的示范帶動作用,促進移民搬遷工作有序推進。加快現有集中安置點蔣堂移民新村的建設速度,不斷完善基本功能、美化亮化環境、提升建設品質,吸引更多的群眾自覺向安置點集中和靠攏。盡快啟動安地移民新村建設,要多元結合,分類實施,向城區、集鎮集中,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
3、強化措施,提升移民搬遷率。一是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通過多渠道、多途徑的宣傳,讓廣大群眾真正認識到移民搬遷是改變他們生產生活環境的有效途徑,提高群眾搬遷的積極性。二是全面落實扶持發展產業的政策,通過租金減免等優惠政策,招商引資,為安置移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三是要堅持城區以消化存量房、集鎮以移民新村的安置方式,扎實推進工作。四是要強化服務,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及時為搬遷戶辦理房產相關證件,讓他們放心入住。
4、創新思路,建立完善后扶機制。充分運用“人人技能工程”“雨露計劃”等政策,加強對搬遷群眾的技能培訓,全面提高搬遷群眾的就業、創業能力。同時,一方面充分利用大型集中安置點的房屋資源,建立異地扶貧搬遷群眾創業孵化基地,為搬遷戶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另一方面加快推進異地搬遷農戶的土地流轉工作,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農業產業,實現搬遷群眾增收致富。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