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身在婺城的你有沒有發現,在農村,越來越多的人會跳排舞并且熱愛跳排舞;每逢春節,婺城各地都會有精彩的文藝演出;農村文化禮堂里,時常會響起歡快的音樂聲;在城市,社區里的活動也越來越豐富,小到幾個人聚在一起跳跳舞,大到一場文藝演出,這些,總會為居民的生活增添幾分樂趣。
其實,這些變化,離不開婺城區文化志愿者們的努力。2017年,婺城志愿者隊伍成立,它的成立,在推動全區群眾文化自主繁榮的探索之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優秀志愿者團隊:
把溫暖和歡樂帶給更多人
在文化志愿者表彰暨“文化志愿者培訓”大會開始前,身穿紅馬甲,戴著眼鏡的宋艷巧正在大廳里幫著做準備工作,對每一位前來參加的志愿者進行登記、發放相關材料,“我今天早早地就來了,畢竟這是第一次召開文化志愿者表彰大會,這也是對我們文化志愿者工作的一種肯定。”
今年69歲的宋艷巧是金華市愛心人士文藝隊的隊長,自2015年成立以來,這支文化志愿者隊伍從原先的12人擴大到了現在的50多人,他們一直活躍在養老院、高鐵站等場所,為老人提供幫助、在大街小巷巡查助力文明城市創建……僅2018年1~11月份,這支文化志愿者隊伍參與各類公益服務活動就達133次,為需要幫助的群眾送上溫暖。
談及自己的志愿服務工作,宋艷巧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
2010年,那一年,退休以后的宋艷巧前往北京幫女兒帶外孫女。年僅5歲的外孫女是學校里的公益小天使,因此,時常會在公共場所撿垃圾、進行文明勸導等志愿活動。受外孫女的影響,宋艷巧也開始加入志愿者隊伍。
自那以后,志愿者無私奉獻的精神便在宋艷巧的心里扎下了根,而她的志愿者之路也沒有停止過,服務內容更是各式各樣,為山區困難學生獻愛心、為特殊兒童提供幫助、去養老院為老人提供幫助、當文明勸導員、春運志愿者……宋艷紅成為了活躍在婺城的一抹志愿紅。
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一群人的力量才強大。為更好地做好志愿服務工作,2015年,宋艷巧組建起了愛心人士文藝志愿者隊,“剛開始,我們這支隊伍只有12人,沒有經驗的我們只能自己摸索著排練節目,沒有場地,我們就在商城的樓頂上排練……”說起當初組建這支隊伍的不易,宋艷巧顯得有些激動,“好在,現在一切都好起來了。”在她的帶領下,目前,這支志愿者隊伍人數已經達到50多人,年紀最大已經71歲,最小的36歲,他們分瑜伽、旗袍秀、朗誦、小品、廣場舞、形體6個小組,節目數量已經達到20多個。
“哪里有需要,我們就去哪里表演。”宋艷巧告訴記者,這些年,愛心人士文藝隊會結合當下的重點工作進行編排節目,“‘五水共治’工作開展我們就宣傳‘五水共治’,現在全市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我們就編排舞蹈、小品等節目來助力創建。”宋艷巧說道,“我們把編排好的節目送到農村、送進社區、學校,以提高群眾的知曉率、參與率。”
在宣傳的同時,這支隊伍還走進養老院,走進困難人群中,獻愛心,為他們帶去歡樂。“有一次,我們走進綠城頤養中心,和那里的老人一起唱紅歌,他們可高興了呢!”宋艷巧說道。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城市到農村,從養老院到學校、社區……八年來,宋艷巧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她說:“志愿服務這項工作,我會一直做下去,直到自己做不動為止。”
婺城區表彰首屆
優秀文化志愿者
12月7日,金華市婺城區首屆文化志愿者表彰暨“文化志愿者培訓”大會在婺城區文化館舉行。會議就如何做好文化志愿者服務開展了培訓,同時,表彰了5位優秀文化志愿者和10支優秀文化志愿者團隊。婺城區文體新局、區團委、區文化館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全區30支志愿者隊伍負責人,共計400余人參加此次大會。
據了解,婺城區文化志愿者大隊于2017年6月20日成立,建立了區級大隊、鄉鎮(街道)級中隊、村(社區)級小隊的三級聯動網絡框架,經過一年的發展,文藝演出分隊已經由原來的19支發展到現在的51支,登記在冊的志愿者人數達600多人。
通過一年的運行,2018年,文化志愿者各專業專家志愿者參與培訓全年完成了52個項目569個班次的講座培訓類活動,參與培訓人員達到16574人次;各舞蹈志愿者參與“送師下鄉”活動,達到15個鄉鎮街道,受益人數達到3600人次;各書法志愿者參與送春聯30場;40多支文化志愿者演出分隊,參與了鄉村振興,文明創建等主題活動,參與送演出49場,參與大型活動35場,文化走親7場以及自行組織的戲劇角等活動500場次,活動豐富多彩,極大地豐富了婺城區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得到基層百姓的熱烈歡迎和點贊。
婺城區作為金華市的老城區,歷史積淀深厚,城市文脈悠久,文化資源豐富,下一步,婺城將不斷壯大文化志愿者隊伍和豐富服務內涵,加強對文化志愿服務的扶持、引導和管理,從而更好地通過文化志愿者服務推動婺城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創建和完善,進一步推動全區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今天,記者帶你走進優秀志愿者團隊和優秀志愿者,看他們是怎樣把文化傳播給婺城的百姓,為婺城百姓帶去歡樂的。
優秀文化志愿者:
舞動夕陽紅舞出精彩人生
頭戴棒球帽,一身運動服,剛見到盛紅英時,她正在指導團隊成員練習排舞,年過半百的她渾身上下充滿著活力與激情。
50多歲的盛紅英是文化志愿者隊伍中的一員。十多年前,她守著一家童裝店,偶然的機會,在城東街道文化站長呂金春的鼓勵下,羞怯地加入街道里的排舞隊,在最后排“照葫蘆畫瓢”。如今,她儼然是個專業的排舞指導老師,在丈夫的一句“只要你開心就好”的支持下關掉了童裝店,日日奔波于各基層排舞隊,辛苦卻歡樂。去年3月14日,她還被選送參加浙江省排舞培訓,回來指導全區的基層排舞隊長學習業務新知識。“這些年的成長,還得益于婺城區各位指導老師的培養,以及相關文化政策的支持。”盛紅英說。
起初,盛紅英只是在隊伍里跟著區里來的文化干部,中年“習舞”。她的舞蹈天賦很快被文化干部發現,把她從隊伍的后排調到前排給大家做示范,并在之后推薦她擔任排舞隊長。后來,婺城區每年組織文藝骨干集體業務培訓,這讓她倍受鼓舞,開始學習和鉆研排舞藝術。2014年,由盛紅英創作,她所在的排舞隊“舞動組合”表演的排舞節目《模糊線》一舉拿下浙江省第八屆排舞大賽金獎。
據了解,排舞是一種國際舞蹈,在2006年才開始出現和流傳,但由于排舞要求高,舞者必須要有一定的身韻和基本功,同時也需要更好地把握音樂節奏和腳步,所以不如廣場舞簡單易學。但盛紅英絲毫沒有畏懼,反而更加專注地練習排舞,為了更好地推廣排舞,她開始免費教學,只要是對排舞感興趣的人,她都會耐心指導。如今,她不僅是老年大學的一名排舞老師,也組織建立了一支專業的團隊——群英藝術團。
今年以來,在盛紅英的帶領下,群英藝術團參加各類演出二十余場,從八月份開始,藝術團的成員們積極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他們的身影活躍在婺城的各個角落,撿煙頭、進社區幫扶孤寡老人活動……藝術團還相繼參與了“心聯心、共創建”文化志愿者助力金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文藝演出、“文明金華、和美金東”助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文藝巡演、我們的家園——萬家農村文化禮堂慶豐收暨美麗非遺百村文化禮堂行、我們的家園——萬家農村文化禮堂慶豐收暨廳上村中秋晚會、我們的家園——萬家農村文化禮堂慶豐收暨美麗非遺進白鶴殿口村等4場大型舞蹈下鄉,助推文明城市創建活動。
此外,盛紅英還親自到婺城區沙畈、安地等7個山區鄉鎮開展排舞輔導送下鄉工作,教授學員累計500余名。“記得有一次,我在山區教排舞,一個50多歲的農村婦女,抱著小孩還在學,我讓她去休息一下,可她怕跟不上步伐,一直堅持到最后,第二天貼著膏藥還來繼續練習排舞。”盛紅英告訴記者,正是這群學員對排舞的熱愛,感動了盛紅英,她不僅教她們排舞,也給她們進行化妝和發型培訓。盛紅英的無私奉獻和付出也讓她獲得了先進個人和優秀教師的榮譽稱號。“我覺得能得到這些榮譽,我很開心,因為這是對我個人能力、對我的工作的一種肯定,但我更開心的是可以讓更多人看到我們的表演,可以為更多山區的老人送去快樂。”盛紅英說。
這些年,在盛紅英的堅持下,通過排舞的訓練,團隊成員一個個變得越來越開朗,身體越來越好,家庭也越來越和睦,“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因為自己的這份堅持和努力,不僅讓大家收獲到了快樂,也收獲到了健康,我想這份甜蜜的事業我會繼續堅持做下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