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課間操,對于大伙兒來說并不陌生,從幼兒園開始就已經開始接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課間操就是踢踢腿、伸伸腰,一板一眼的傳統廣播操,沒有多大美感,久而久之,課間操對于孩子們來說也就沒有了什么吸引力,更別提鍛煉身體了。為此,婺城區教育局積極鼓勵各個學校探索課間操改革。
“鬼步舞”、啦啦操、彩帶操、鼓棒操……如今,在婺城的各個校園里,婺城的學子們跳出了精彩紛呈的課間操。課間操的改革,在校園里營造出了更加積極向上的成長環境,進一步助推“優學婺城·幸福城”。
“鬼步舞”跳出“小鬼當家”的氣勢
每天上午9點10分,只要不下雨,總會聽到婺城區虹路小學的校園里傳來一陣陣動感的音樂,這是在干嘛?走進校園里,只見孩子們整齊地排著隊,伴隨著動感的音樂,大家正帶勁地跳著活力四射的“鬼步舞”。
課間操跳“鬼步舞”,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吧?這學期開學,虹路小學積極響應婺城區教育局關于課間操改革的號召,決定摒棄原先的廣播體操,嘗試跳另一種風格的課間操。改變以往傳統的廣播操,讓孩子們跳什么操比較合適呢?為此,學校的體育組、音樂組的老師們就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最終確定了“鬼步舞”。
“‘鬼步舞’的音樂比較動感,動作幅度大,一組動作跳下來,完全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虹路小學體育組組長徐永富告訴記者,為了讓每位學生都學會“鬼步舞”,體育老師先跟著視頻學,學會了以后再在體育課上教孩子們,每個動作放慢速度一遍遍地示范。每次學習后,音樂組的老師還會把教學內容重新錄制成視頻發送到各班級群,讓孩子們方便回家練習。上學練、課間練、放學練,客廳、空地、停車場、公園、廣場……隨時隨地,孩子們都能跟著音樂跳起來。
經過一個多月的練習,3月中旬,“鬼步舞”正式在虹路小學亮相!而“鬼步舞”的到來,也讓孩子們愛上了課間操,“‘鬼步舞’跳起來特別帶勁!”不少學生紛紛表示,“鬼步舞”剛開始學起來覺得有點難,但是接觸了之后就越來越喜歡。一位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寫道:“我覺得,‘鬼步舞’已經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有時走在路上,我會不自覺地跳起來,有時站著的時候,也會時不時地跳幾下,就連走路時,我也會跳兩下。‘鬼步舞’真的太有趣了。”
“鬼步舞”的推廣,離不開孩子們自身的努力,同時也離不開家長們的鼓勵與支持。五(2)班的徐慧揚在學習“鬼步舞”的過程中,覺得自己太笨,學不會,回家就哭鼻子了。“我跟著你學,你在學校學了什么回來教我好不好?”徐慧揚的媽媽鼓勵道。在媽媽一次次的鼓勵下,最終徐慧揚把整個操都學會了,高興得不得了。
上周六,虹小的“鬼步舞”跳出了校園,在婺城五百人快閃唱響《我和我的祖國》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活動中亮相,動感的舞姿獲得了來往市民們的紛紛點贊。
課間操跳“鬼步舞”的這股“潮流風”,如今不止能在虹路小學的校園里看得見,在市區紅湖路小學,同樣可以看到這般激情四射的場景。
“改變以往一成不變的廣播體操,讓孩子們在動感的舞步中享受運動,從而達到‘每天運動一小時’的目的。”紅湖路小學校長王彩芳告訴記者,這樣的形式不僅孩子們喜歡,就連家長們也紛紛拍手稱贊。
啦啦操、彩帶操舞出“七彩少年”的自信
這邊跳的是激情洋溢的鬼步舞,在白龍橋實驗小學,同樣也進行了課間操改革。
在白龍橋實驗小學偌大的操場上,孩子們或手拿兩個彩球或手握一根彩帶棒,跟著柔美的音樂,旋轉、跳躍……所有動作都一氣呵成,充分展現了每位孩子的朝氣蓬勃。
說起課間操的改革,白龍橋實驗小學副書記鄭燕告訴記者:”過去的課間操單調、枯燥、模式單一、一成不變,讓學生心生厭倦,不愿意參與其中。即使參與也是出工不出力,形式主義突出,效果大打折扣。”
為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上個學期,學校對課間操進行探索性地“改革”,先后開設了啦啦操和彩帶操,根據舞種的難易程度分年級段進行練習、展示。“二三年紀跳節奏歡快、動作簡單的啦啦操,四五年級跳較有難度的彩帶操。”鄭燕說,“經過一個多月的練習,各個年級都能跳出‘高大上’的課間操了!”
而課間操的改革,不光讓孩子們的身體得到了鍛煉,最重要的是提升了孩子們的藝術修養和自信心。
據了解,白龍橋實驗小學是一所農村學校,在校的學生90%都是農村孩子。一直以來,家長對孩子的藝術培養都較為薄弱。孩子在學校課間操跳什么,家長們并不關心。就在課間操改革初期,很多家長抱怨聲都很大,“孩子在學校不好好學習,搞課間操改革,還要浪費時間來練習。”
但隨著課間操改革的不斷成熟,孩子們跳的越來越好,甚至代表全區中小學校在區運動會上進行展示的時候,家長們看了以后,都覺得孩子們特別棒!他們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的孩子還有藝術這方面的天賦!得益于課間操改革的推進,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愿意讓自己的孩子走進藝術殿堂,接受藝術的熏陶。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孩子是自信的。一些在學習上不太理想,不夠自信的孩子因為跳課間操成績突出,找到了自信。五年級的陳同學,父母在外打工,平時幾乎沒有人管,成績一直不太好。但是由于跳課間操表現突出,老師多次進行表揚和鼓勵。從前不關心班級活動的他,每天7點不到就到學校帶領其他同學一起鍛煉,儼然是個小隊長。在跳課間操找到自信后,班級任課老師發現,他的學習成績也漸漸有了起色。像陳同學這樣的孩子,因為課間操表現突出贏得自信的,在白龍橋實驗小學絕不是個例。
鼓棒操敲出“陽光學子”的活力
“啪啪……”上午課間操時間,走進乾西鄉中心小學,可以聽見操場上傳來陣陣清脆的鼓棒敲打聲,這一聲聲振聾發聵的敲擊聲,讓附近的村民們都紛紛駐足觀看、點贊,“比起以往的廣播體操,鼓棒操看起來就有精氣神多了!”
鼓棒操的由來,還得追溯到2005年9月,當時,在時任校長的吳志華的建議下,乾西鄉小學組建起了一支鼓樂隊。成立十多年來,鼓樂隊從剛開始的幾個人發展到幾十個人,在浙江舞劇團專業老師的指導下,近幾年來,該校的鼓樂隊收獲了一項項榮譽:2011年,榮獲金華市藝術特色學校榮譽稱號;2013年獲得浙江省第五屆打擊樂比賽特等獎;2015年榮獲浙江省第七屆打擊樂比賽特等獎……
為把這項藝術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受益,2015年,學校開始在全校范圍內推廣鼓棒操,從背景音樂的選擇、從編排到創立……每一個環節,都由乾西中心小學的音樂組、體育組的老師們不斷研究、打磨,“我們現在所跳的鼓棒操是在引用筷子操的基礎上,結合鼓樂打擊動作編排出一套適合學生跳的動作,簡單易學、活潑清新。”乾西鄉中心小學副校長滕小祎說。
抬頭挺胸,站定位置,手握鼓棒三分之一處,跟著歡快的音樂,旋轉、跳躍、轉身、敲打……動作一張一弛,收放自如,每天上午,都能在乾西鄉中心小學的操場上見到這一幕,從而開啟孩子們充滿活力的一天,這也正應了該校那句“水潤學子、鼓舞人生”的校訓。
現如今,在乾西鄉中心小學里,除了擁有一支優秀的校鼓樂隊之外,全校上下還形成了人人會打鼓的浪潮。學校35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都加入到教師鼓樂隊的行列當中,成立了教師隊伍。在每個班級以及每個年級,也都有各自的鼓樂隊,學校還安排了每周一節的鼓樂課,讓全校的孩子們熟悉中國鼓,在練習節奏感提高專注度的同時,也培養孩子們對器樂的興趣愛好。
鼓樂在乾西鄉中心小學盛行的十幾年時間里,它早已融入進了校園文化中,在校園里,小到校門口的石墩,大到校園內的電子顯示屏,都加入了“鼓”這一內容。而鼓樂的盛行,也影響了一批批乾小的學子們,學校目前負責帶鼓樂隊的老師金艷飛回憶道:“我們學校第一批鼓樂隊的孩子中,有一個叫吳子瑩的學生。中考那一年,她因為鼓樂特長而被金華一中提前錄取,現如今都已經從上海復旦大學畢業了。去年,她還特意回來看我,她說自己特別懷念當年打鼓的日子,這是她孩提時代最美好的回憶。”
“接下來,我們將在原來鼓棒操的基礎上重新進行升級,動作更加剛勁有力,從而加大每一位學生的運動量,以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滕小祎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