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年紀大了,吃的不多,孩子也不稀罕,我們很少會自己主動包粽子吃了。”6月4日,家住八詠樓社區的居民張阿姨早早地便來到了社區綜合文化中心,準備在大家面前“一展拳腳”。張阿姨說,好幾年沒包粽子了,的確省了不少心,但每到端午,總感覺缺點什么,“這下好了,幾個姐姐妹妹聚在一起包個粽子,應了節日過了手癮不說,還增進了鄰里感情。多好的一個活動啊!”
張阿姨口中的“好活動”,正是由金華市麥地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于八詠樓社區舉辦的端午游園活動。活動通過開展一系列既有傳統文化內涵又體現時代特色的趣味性活動,吸引了一大批社區居民前來參加。
現場,到場參加活動社區阿姨們進行了包粽子比賽。在激烈的比賽后,活動主辦方還獨具匠心地設計了四站游戲區,分別是“端午習俗知多少”、“垃圾分類跳棋”、“百發百‘粽’”及“濃情蜜意”。居民們通過游戲的形式,體會到了傳統佳節背后蘊含著的歷史意義,讓民族精神得以傳承。此外,增強了社區居民的動手能力和朋輩族群間的合作能力,倡導了積極健康的生活理念。
活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舉辦本次活動,旨在將端午與公益結合起來,在弘揚民俗文化的基礎上,還擴大了老人之間的關系網,為老人提供、搭建了交流與溝通的平臺,讓社區老人過上一個既有“中國味”又有“幸福感”的暖心端午。
無獨有偶。6月5日上午,中山路社區也開展了“民生人壽中支溫暖進社區公益活動”。當天,活動的真正主題是制作端午節的香囊。
工作人員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原材料:青花布、針線和用作香囊填充物的艾葉、薰衣草、雄黃粉。在香料的清新氣味中,社區里的阿姨們都開始動手制作香囊。先是用針線把長方形的青花布縫制成一個方形的小口袋,再從開口里依次放入香料,最后封上開口,一個簡易的香囊便制作完成了。
為了增加制作香囊的趣味性,主辦方還特意增加了香囊評選的環節,香囊制作得好的阿姨還有特殊的獎勵。記者注意到,阿姨們都心靈手巧,縫制的香囊小巧精致。不僅有方形的香囊,還有三角形的香囊、封口是“十”字的香囊,別致可愛。
仔細地縫合著開口的詹阿姨告訴記者,能參加這樣的活動她覺得很開心。“以前的端午活動都是裹粽子,制作香囊的活動還是第一次參加。”詹阿姨拿起自己制作好的幾個香囊,對著記者的鏡頭微笑著。她表示,如果以后還有這樣的活動,還會繼續參與。
據章永泉介紹,此次活動是他們公司與社區聯合舉辦的公益性活動。雖然是第一次舉辦制作香囊的活動,沒有以往的經驗可以借鑒。但是看到阿姨們踴躍參與其中,充滿熱情的微笑,他還是感到很高興的。
據了解,香囊又叫香袋、花囊,是我國古代勞動婦女創造的一種刺繡工藝品。佩戴香囊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之一,香囊內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