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店:茶客們難舍的“情結”
說起羅埠,有一個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茶館。一直以來,羅埠人都保持著喝茶的習慣,老街上的茶館店成了羅埠人日常重要的休閑娛樂場所。
羅埠鎮上最多的店鋪就是茶館了,這是古鎮最大的特點之一。歷史上的羅埠老街十分繁榮,單單茶館店就有30多家,但到了現在,只剩下10多家。胡秀蓮的茶館就是其中一家。
“以前,店門口是菜市場,對面是各種店鋪,人多的時候,走都走不過去。”回憶起茶館店門前老街曾經的繁榮,胡秀蓮顯得有點失落,“現在,老街上很多店都關門了,也沒有以前那樣熱鬧了。”
胡秀蓮的茶館店在16年前就開業了,不用招攬生意,不提供另外的茶點,店里卻依然很是熱鬧。
由于一直沒有進行翻修,現在的茶館店顯得有些破舊和簡陋。整個房屋是傳統的木質構造,店門口的十幾塊門板在經過了長期的風吹日曬后,已經裂開了好幾個洞;店內的桌子和凳子也都已經布滿了灰塵。然而,這些都沒有影響到茶客們前來喝茶的心情。
附近村莊的中老年人是茶館的主要,這些老人都有早起喝茶的習慣。為此,每天早上五點半,胡秀蓮便燒好了開水,迎接他們來喝早茶。到了七八點鐘,茶客們便漸漸離去,到自家的地里忙農活去了。過了午飯時間,忙碌了一個上午的茶客們到這里休息,等到下午兩三點再去干農活。過了下午四點鐘左右,茶館店才結束一天的喧囂。有時,店里頭的凳子不夠坐,那就把門板鋪在地上當成凳子。
“最早是2毛錢一杯,現在是5毛錢一杯,價格不貴。”說起茶錢,胡秀蓮笑著說,開了十多年的茶館店,自己和茶客都已經很熟悉了,再加上也不圖能賺多少錢,只要茶客在店里過得舒心就好。
在茶館店里,茶客們悠閑地喝著濃茶、打著紙牌、嘮著家常。人一多,茶館店也就成了鎮上的“新聞中心”,只要附近發生什么新鮮事,都會在這里傳播開去。而最讓那些老茶客們津津樂道的是,過去的茶館店里還有能說會道的說書人。
過去,為吸引更多的茶客,很多茶館店便會邀請一些說書人到店里給茶客們表演。說書人就是“活電視”。不僅會說,說書人還會邊彈奏樂器邊唱,為茶客們講述國家大事,身邊小事,歷史典故和為人處世的道理等等。詼諧幽默的語言、形象生動的敘述,說書人的表演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到茶館店喝茶,茶館店也更加的興旺。
在老茶客們的印象里,有一個叫章永法的說書人。“他年輕時是一個文藝兵,后來到了鎮里的文化站工作,能說會唱,是一個了不起的說書人。”遺憾的是,他已經不在人世了。的確,隨著茶館店數量的減少,很多和章永法一樣說書人都退出了舞臺,現在的茶館店里再也看不到說書人的身影了。
![]() |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